根据比绝对权威还权威的西方语言教育权威们总结出绝对绝对权威结论:
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儿童,12岁以后出国,异国口音将伴随其终身。
根据绝对权威本人的非权威性总结:
国内初二以前出国的孩子,只要在国内成绩过得去,家长和本人重视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在BC省考上UBC和SFU的可能性占85%以上。
根据绝对权威本人的绝对权威性总结:
如果家长智商突出,孩子天赋过人,小学期间出国,两代人同步努力,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目标一直瞄准常春藤,即使就读于公立学校,考上常春藤的可能性依然占50%。
绝对权威本人是穷人,因此只能结交和俺差不多穷的朋友。不是说“穷则思变”吗?
美丽的加拿大,公平的北美洲,不能不承认她是穷人的天堂。我有幸认识三个来自新移民家庭的优秀孩子,现在,他们先后就读于哈佛等常春藤名校。还是“穷人的孩子早发家”呀。
移民加拿大,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值吗?当然值,绝对值!
移民加拿大--如果,真的为了孩子之二( 穷思则变篇)
穷则思变,穷思则变
穷,是现代人生莫大的悲哀。穷,也是子女教育莫大的优势。
为了给子女创造比较好的条件,穷移民们登陆伊始,就要进入找工作的行列,品尝异国他乡生活的艰辛。冷不丁儿一头扎进太平洋彼岸蔚蓝的深海,瞬间,高贵的金领白领被罩上一片蓝色。
为人父为人母的,能够不思变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亲挑战生活的态度毫无疑问地会成为孩子们进取的动力。
而我们这些穷移民的家庭吧:再也没有国内没完没了的应酬,再也没有国内错综复杂的关系。一门心思图奋进,一心一意育儿女。亲情与金钱,孰轻孰重?精神与物质,哪个价更高?
关爱子女,是每个中国人家庭的共同传统,本质上与家里有没有钱无关。请所有的母亲都回忆一下吧,当初在国内怀孕期间,谁不对自己的小生命充满期盼?谁没有为孩子折腾过胎教之类的东东?可是,随着孩子越长越大,也是越来越需要父母亲更多关爱和交流的时候,钱这个东西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对于移民家庭来说,可能更加明显。比如说,有钱人的孩子学游泳是要交学费的,老师在池子里教,寂寞的妈妈坐在旁边等。很多穷移民是自己在游泳池里教孩子的,池水融融,亲情融融。有钱人的孩子花钱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的功课,自己与子女的交流日益稀淡;穷移民是自己与孩子一起学习交流,孩子的喜怒哀乐时时心中有数。有钱人的孩子有自己的书房,电脑,不管白天黑夜,书房门一关,有钱的老娘就解放了,两代人两个独立空间,各自看电影,聊电话,上网瞎转悠。今天的穷移民再穷,三五台电脑也还是买得起的,只是不愿多买而已。穷移民家的电脑使用权当然是孩子排第一。由于地方小,透明度自然就大,孩子整天在电脑上玩游戏,聊天的机会当然就会少得多。(补充:如果孩子上了7年级,再穷的家庭,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房间)
“穷”,为新移民家庭的子女教育带来这么多客观优势,是不是每一个穷移民都能够利用并发挥这些优势呢?这就回到了本篇的主题:穷思则变。这个穷字和穷追猛打的穷字同义。穷思则变要求为人父母者在主观上身体力行,不遗余力。要求孩子做到的,尽量自己先做到。比如说,当孩子看书做中英文功课时,自己也在看书学习(不是以学习为借口上网)。如果说,孩子的美好未来是父母亲的奋斗目标之一,那么,穷思则变就是你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必胜信念。
移民加拿大--如果,真的为了孩子之三( 合家移民好)
我认为,对于华人家庭来说,孩子就是最大的财富。孩子的将来越“高”,当父母的才越高兴。
孩子如同一株花苗,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施肥--父母亲爱的滋润;需要剪枝修叶---父母亲的正确引导;需要杀虫除草---父母亲的责任性监督。在加拿大这样一个老牌的自由国家里,校园里社会上充满了不良诱惑,有的孩子整天沉溺于游戏之中荒废学业,更有甚者,女生早孕,男生吸毒,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当父母的需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就算家里忒有钱,一颗花苗种在缺少阳光的黄金盆里,浇上太多的水,可能会烂根的。
再见了,朋友。移民路上,大家一起走好---------你们和你们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