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城现为加东三省中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万,房屋沿大西洋海滨建筑,后依230余呎的碉堡山(Citadel Hills),从此远眺蓝天碧海,一望无涯,古屋整洁幽雅,街道一尘不染。城西偶有新大楼耸立天际,商贸繁荣,绿荫满眼,花树处处,景色如画。城北萨威尔区为军舰停泊地区,二战期间,此地造船厂制造的100多艘小型军舰,出没北大西洋,保航线畅通无阻。
18世纪前,原住民称哈城为Acadia(中文意译蓬莱仙境),法国殖民该地后,于1756年为英兵逐出,英王乔治三世命以当时商会会长哈利法克斯伯爵(Earl of Halifax)为城名,为一不冻港,港外东有约克岛,西有麦纳伯岛,俨然左右护卫,易守难攻,遂扩建为英国在大西洋的海军基地,在碉堡山顶挖壕筑垒,安放长程火炮数十具,东拒法船南下,南抗美海军北上。1775年,美国独立革命军攻魁北克,同时海军入侵哈城港,均失败,蒙哥马利将军战死。
我们参观堡内翻修过的壕沟及古炮,看讲述英海军战史的短片。中午12时,听到炮响三声,鼓乐齐鸣,是卫兵换班的时刻,看他们精神抖擞,步伐整齐画一的交接仪式,令人肃然起敬。
另一参观地点是获英批准于1758年成立的议会,这是英属加拿大地区最早成立的地方议会,1819年新斯科夏省成立,以哈城为省会,该议会扩建为三层楼房,升格为省议会,议会大厅内悬有英王乔治一世、乔治二世夫妇及议会要人的画像,议长席旁展出当时镶有宝石铜制的令牌还熠熠生辉。最让我们惊异的是展览室内展出一对无头的美国国鹰雕像,导游说,这是要表现美国立国时仍忠于英王的人,移居哈城后的反美感受。
哈城最负盛名的是占地约20亩的公共公园,春夏间,外来的游客不少。高大的桧木及菩提树林立,山楂子树及洋玉兰花,争相怒放。番红花、紫丁香及郁金香等,奼紫嫣红,把公园点缀得五彩缤纷。有小河蜿蜒流经园内,连结几个人工湖,湖上群鸭,悠悠荡荡。我们徘徊在小桥上,看潺潺流水,听树上鸟儿歌唱,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的幻境,浑然忘我。
参观大西洋海事博物馆,看了许多海难拾回的遗物,其中有1912年铁达尼号(Titanic)沉没后捞回的拼字游戏硬木板及一张檀香木制的卧椅,均完整无缺。姻亲熟稔哈城地方掌故,讲述1912年4月15日晨撞冰山沉没的豪华铁达尼号,有乘客2228人,仅705人生还,当时哈城出动船只搜救,寻获约200名遗体,均葬于圣玛丽大教堂边的公墓。我们到墓地观看,许多碑石横七竖八淹没在荒烟蔓草中,远处碑石上栖息着一只乌鸦,似在凭吊无主孤魂,凄清气氛,令人鼻酸。
我们没有错过到哈城北对岸达茅斯,观看1996年导演卡麦隆拍摄Titanic电影部分外景的现场,想起当时众多乘客的生离死别哀号惨况,眼泪不禁在眼眶内打转。